金相顯微鏡是研究金屬微觀結構的一種光學儀器.
利用
金相顯微鏡可以檢查鋼材的奧氏體本質晶粒度,非金屬夾雜物,石墨的形態及大小,原材料的金相組織,碳化物偏析,球化組織和脫碳層的要求等,以及工件經熱處理后的內部組織是否符合金相標準的要求.此外,通過金相顯微鏡觀察分析,還可查明成品及半成品出現廢品的原因,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防止.
你的顯微鏡裝有載物臺下之照明設備,所以不須執行*到第三步驟.它們被附加在此(步驟1-3)以方便你在遇到顯微鏡與顯微鏡光源分離的情況下使用.
1. 調整金相顯微鏡與燈源的方向,以便使燈源對準顯微鏡的平面集光鏡子,但至少得距離10英寸遠.
2. 調整光線以便使燈絲能被清楚地聚焦在平面集光鏡上.
3. 調整鏡子,以便使光線從集光鏡中心傳送至載物臺下的聚光鏡中.
4. 置一玻片于載物臺上,并將聚光鏡下移后對準玻片標本,依序由低倍到高倍進行聚焦.
5. 清楚地聚焦在玻片標本上.可能需要稍微提高聚光鏡以便得到足夠的照明.
6. 將燈源上的光圈關至zui小.小心地將載物臺下的聚光鏡組旋上(或下),直到此縮小的光圈被聚焦在與玻片同一平面上.此階段切勿聚焦顯微鏡本身(即勿調動載物臺以上的旋扭).
7. 如果你的顯微鏡具有集中聚光鏡的功能,可經由移動縮小光圈的影像,將聚光鏡調至視野的正中心(大部分你能用到的研究用顯微鏡都必須作此動作,以移動光圈到視野的中心位置).
8. 打開光圈環,直到光照多角形的光圈環恰可填滿視野.
9. 如果可能,取下一個目鏡.將載物臺下聚光鏡之虹膜光圈關小并看進管中,觀察到接物鏡頭.此時光線應出現對稱.在研究用顯微鏡中,吾人可在此階段為任何不對稱作調整.
10. 打開或關小載物臺下聚光鏡上之虹膜光圈,僅使接物鏡視野的2/3呈現照光.放回目鏡.此時系統校光即已完成,顯微鏡已可作玻片之鏡檢.
金相顯微鏡供醫療衛生單位、高等院校、研究所用于微生物、細胞、細菌、組織培養、懸浮體、沉淀物等的觀察,可連續觀察細胞、細菌等在培養液中繁殖分裂的過程等.在細胞學、寄生蟲學、腫瘤學、免疫學、遺傳工程學、工業微生物學、植物學等領域中應用廣泛.顯微鏡的重要光學技術參數在鏡檢時,人們總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圖象,這就需要顯微鏡的各項光學技術參數達到一定的標準,并且要求在使用時,必須根據鏡檢的目的和實際情況來協調各參數的關系.只有這樣,才能充分發揮金相顯微鏡應有的性能,得到滿意的鏡檢效果.
顯微鏡的光學技術參數包括:數值孔徑、分辨率、放大率、焦深、視場寬度、覆蓋差、工作距離等等.這些參數并不都是越高越好,它們之間是相互又相互制約的,在使用時,應根據鏡檢的目的和實際情況來協調參數間的關系,但應以保證分辨率為準.生物顯微鏡,要求制作切片,染色透光.如果是金相顯微鏡看金屬組織結構,不要求透明,但也要預先處理. 如果是體視顯微鏡zui樣品基本沒要求,能放在鏡下就基本可以.